创新防腐机制 严惩腐败分子 解决民生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说:“改革和发展是有效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途径。”
“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成了自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旋律。从创新防腐机制,到严惩腐败分子、解决民生问题等,无不体现着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种种探索。
这些探索让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反腐倡廉教育取得新的成效,预防腐败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强化,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具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据统计,2002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电话370188件(次),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304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966人,其中市厅级干部130人,县处级干部1498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49.23亿元。
堵源截流 关掉“小金库”打造“透明钱柜”
源头防腐,革旧鼎新。广东省在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所推行的改革非常有代表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统发公务员岗位津贴、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财务核算集中监管、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等一系列改革,锻造了“阳光财政”。
统一公务员岗位津贴
统一公务员岗位津贴改革始于2002年,开了全国统发公务员岗位津贴的先河。
长期以来,同一地区、同一级别的公务员,由于工作部门和单位不同,收入差距很大,行政权力大的部门收入明显高于行政权力小的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省纪委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为给干部职工解决福利补贴问题,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甚至伸手向企事业单位要钱,挪用挤占行政资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影响了依法行政和党政机关形象。”
为研究制订统一的岗位津贴政策,广东省在对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四个摸清”(摸清收入、摸清支出、摸清银行账户、摸清补贴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的物价指数、生活指数等因素,制定了统一省直机关公务员岗位津贴方案。从2003年1月开始,省直党政机关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同职同级同标准的原则,实行由财政统一发放干部职工福利补贴改革,各单位不允许再发一分钱,真正做到公务员“吃皇粮”。随后,这一制度在全省推开,现全省已有18个地级以上市实行这一改革。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物业剥离
如果把“统发津贴”看成是堵住了“小金库”的出口,那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的剥离就是堵住了“小金库”的源头。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清理改革。清理对象主要是各部门、各单位采取自营、出租、参股、合作等形式经营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房地产。
有关部门在基本核清各部门拥有资产状况后,随之转入资产处置阶段。2005年5月,省委、省政府对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处置规定了六条原则:各单位闲置、经营的办公用房,统一由省政府收回;各单位产权清晰的富余职工住房,按照有关规定在三年内处理完毕;各单位对外承包的招待所(培训中心)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单位闲置的土地一律没收拍卖,拍卖收入上缴省财政;各单位经营的其他资产,一律由省政府收回;各单位经营性资产收益由省财政负责收缴财政专户,并监督管理。
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
与此同时,广东开通了“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一根网线连起省人大财经委和省财政厅——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部门预算中每笔国库集中支付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全程监督,改变了财政预算一家独管的现状,使财政支出变成“透明钱柜”。到目前为止,广州、深圳、东莞等10个地级以上市也建立了“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
堵源截流之成果 收回经营或闲置物业54万平方米
据统计,省直单位共收回经营或闲置的办公用房、土地、招待所、培训中心、住房等资产共54.16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面积99982平方米,富余职工住房面积181877平方米,招待所(培训中心)面积4536平方米,闲置土地面积209614平方米;其他资产面积45597平方米。经营性资产收归省政府集中经营管理,富余职工住房将在三年内公开拍卖。
纠治歪风 整顿乱收费为群众清理欠款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部门和行业作风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暴露得比较早。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纠正和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各类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查处教育乱收费
百年社稷,教育为本,解决读书难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从2002年7月起,广东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认真清理各地各单位自行制定的收费政策、项目和标准,查处违规收费案件239件,处分责任人183人,全省涉及教育乱收费的群众投诉和案件逐年下降。到2007年,广东全省农村已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
对于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以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的意见很大。为此,广东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清理整顿乱加价、乱收费等问题。全省县级以上公办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2005年—2006年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总金额247亿元,占医院临床用药采购总金额的90%。制定《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及《监督办法》,成立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从2007年起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阳光采购。广东还积极改革医疗资源配置体制,建立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省财政人均补助25元,参合率达到61.5%;大力改造欠发达地区1000所薄弱乡镇卫生院,核定事业经费每人每年1.2万元。
清欠农村征地补偿款
有一段时间,土地征收征用方面引发的问题,引起了省纪委的高度关注。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征地补偿款被克扣、拖欠,得不到及时足额发放。为维护失地农民权益,2003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清欠农村征地补偿款的专项执法监察工作。至2004年12月,全部兑付了1999年新《土地法》实施后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款19.29亿元;同时付清新《土地法》实施前拖欠的农村征地补偿款4.28亿元。省纪委还督促落实好省委关于征地建设“三条红线”的政策,查处了韶关市曲江工业城违法用地、省道S283线高州路段改建工程违法用地、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党员干部侵占农田违规建坟、东莞市厚街镇厚街村委会干部违法用地等土地违法案件,已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
清理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拖欠
广东是外来工输入大省,为保障农民工权益,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清理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拖欠问题,积极开展治理欠薪逃匿行为,共抓获29人,逮捕11人,追回欠薪725万多元;2006年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同比减少8.69%,欠薪逃匿案件同比减少18.52%。全省已清还拖欠工程款203亿元,完成99.7%。
纠治歪风之成果 曝光典型案件“查处一个教育一片”
省纪委负责人介绍,2002年以来,省纪委在查办了吴川市教育局及其属下教办“吃”“分”教育经费、北江水污染重大责任事故、珠海市斗门区28名村干部骗取并私分征地款、深圳市人民医院违规收取患者住院费等一批典型案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起到了“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重典治腐 果敢“亮剑”保持惩腐强劲势头
激浊扬清,重典治腐。面对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广东纪检监察机关果敢“亮剑”。张德江书记指出:“要继续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付出沉重代价,经济上占不到便宜。”
“纪委不查案是失职,不查处有影响的大要案是不尽职,查案不促进发展不维护稳定是不称职”成了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的共识。省纪委负责人介绍,广东纪检监察机关紧密结合广东实际,把办案工作放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来抓。
一是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全省共查处党政机关干部贪污贿赂案件1782件1864人、违背社会主义道德案件800件。
二是围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换届选举工作,严肃查处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全省共立案查处该类案件504件537人。
三是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严肃查处金融、证券和国有资产置换重组等新经济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全省共立案查处该类案件218件256人。
四是围绕依法治省要求,严肃查处执纪执法工作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全省共立案查处该类案件309件345人。
五是围绕和谐广东建设,严肃查处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行为。全省共立案查处该类案件4366件5241人。如兴宁“8·7”特大矿难事故的发生,就与安监、国土、公安等部门部分党员干部的受贿、渎职行为密切相关。该案查处厅级干部4名,处级干部10名,其他干部36名。
六是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查处基层群众反映强烈和直接侵犯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2002年以来,全省共查处乡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1661件12800人。
七是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认真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近年来重点查处了一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全省共立案查处该类案件3664件3985人。
八是围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严肃查处“五股歪风”方面的案件。全省共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案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买官卖官的案件,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影响非法牟利的案件,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的案件,参与赌博案件等五类案件共5408件5674人,涉及厅级干部38人,处级干部232人。由于广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公职人员到境外赌博案件攀升,2002年以来,全省共查处赌博案件2287件,占立案总数的10.3%。
重典治腐之成果 查处3名省部级干部违法违纪案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五年来配合中央纪委查处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麦崇楷等3名省部级干部违法违纪案、佛山市南海华光冯明昌诈骗银行巨额信贷资金案、中山市信联集团国家信贷资金重大损失案等重大案件。同时严肃查处了省交通厅原厅长牛和恩受贿渎职案,广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黎元江严重违纪违法案,河源市委原副书记卢建中受贿案,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胡建昌失职渎职受贿案,惠州市委原常委、公安局长吴华立境外赌博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制度创新 形成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机制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张德江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改革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广东规范权力运作的改革重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三轮清理,省本级政府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372项,占总数的50%以上。各地级以上市经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也大幅减少。珠海、江门等市审批事项总体减幅达到70%以上。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建立行政服务中心100个、行政效能投诉中心118个,普遍实行“一条龙”报批项目、“一站式”办理证照等优质服务。
加强要素市场建设
在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广东进一步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逐步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全省进入要素市场公开招投标的建设工程项目36826个、资金总额5937亿元,土地招、拍、挂交易7660宗、资金总额约1042亿元,产权交易3193宗、资金总额约464亿元。广东还总结推广“东深供水”、“开阳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步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化监控、市场化招标等成功经验,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并逐步推行政府公益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实施“交钥匙工程”,以此遏制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打造“阳光工程”。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公开,不透明,容易出现腐败,广东很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着手解决。全省普遍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交流轮岗、任前公示、竞争上岗、干部考察预告和常委会、全委会票决等制度,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带病提拔”、“跑官要官”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制度创新之成果 9地级市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深圳市在全国最早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管理系统,该系统从2004年底投入试运行以来,通过不断推进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拓宽监察范围,实现了对全市31个部门239项行政许可项目、28个部门197个非行政许可项目,以及涉及16个部门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工作的事前公开、事中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事后责任追究以及对审批全过程的绩效评估。行政监察手段的创新,推动了政府的管理创新,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从政行为的规范。目前,省和广州、佛山、珠海等9个地级以上市也开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