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欢迎您!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信息动态 > 校外动态 > 正文

家风是抵御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

作者:耿银平 来源:  日期:2015/03/25 09:29:19 人气: 加入收藏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几次谈到家风问题,他强调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建设,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南宋词人张道洽也有诗赞誉清白传世家风:“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辞海》对“清白”的释义是:“操行纯洁,没有污点”。可见,“清白”,是一个清爽而无瑕的词汇,更是一种“质本洁来还洁去”、“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道德高峰,更是洁身自好、坦荡从容、清静自然、严谨自律的家庭风气、社会风气和道德构成。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是抵御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把“清白”装进心间,就能有效抵御物质灰垢、道德雾霾,释放出人格的纯净、道德的高贵以及恬淡自如的止欲情怀,就能有效化解贪婪、势利、奢侈、市侩、腐败等不良习气的污染。
  
  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几千年的封建“官本位”、“封妻荫子”的陈腐观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腐败在一些领导干部家庭中打开缺口。以腐败官员为轴心的家族式腐败,带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也毁了整个家庭、家族。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不是家庭私事”,更需要有“清白”底色。“清白”是简单,是淡雅,是从容,更是自我约束,自我向善,自我砥砺,自我向上,家国具备了这种基本的底色、简单的颜色,就能为社会和“人”的发展,带来更多厚重和精彩。
  
  在中国历史上,“清白”一直是重要的家训族规。北宋范仲淹的族人建立的会讲堂,特意悬挂“清白”的匾额。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开头便讲,“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南朝梁贤相徐勉“遗子孙以清白”。唐朝名相房玄龄的父亲很崇尚这种“清白家风”,“人皆因禄福,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房玄龄继承了这种“清白”,铸成了“贞观之治”的家国辉煌。宋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坚守高洁之风。四川《唐氏族谱》要求:“一切严禁,庶免他患,由此家法肃而家声振,乃不失清白之家规也。”《洪洞韩氏重修家潜》收录的《垂教遗言》中也强调,“唯以清白传家,为我子孙贻安悠久之计”。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开拓者。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亲属子女严加管束,那种激励人心、震撼人心的清廉之举和高风亮节,成为家风、家规的楷模,更是我们党的巨大精神财富。
  
  “清白”是厚重的传统家风,也滋养了源远流长、厚德载物的中华道德体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涵养好的时代家风,让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涵养好的时代家风,让政风清明、民风清美,全社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编辑推荐